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妈妈在那边算是个小干部,一半时间干活,一半时间开会,相对轻松而且工分°还特别多。

那边属于没人管的状态,老乡们也是挺善良的,不影响他们利益的情况下对知青都很好。

每年有2-3个月可以回家乡过年。

3年时间,然后选调去东北,结束知青生活。

六十年代的烧饼3分钱一个,而且还比现在的烧饼大一圈。油条3分钱一根,是现在油条的加长加粗版,早上喝的稀饭2分一碗,豆浆3分一碗。中午吃两个馍馍花

8分钱,一份土豆丝5分钱,少量咸菜需要1分钱。

大米1角2分钱一斤,10元钱可以买将近

90斤。猪肉6角6分钱一斤,盐1角7分一斤,白酒1元1角4分钱一斤。大黄鱼5角一斤。酱油1角4分一斤,白糖8角1分一斤,小麦粉1角8分一斤。植物油9角一斤。鸡蛋8角一斤。

当时的白布1元零5分一米,一双胶鞋4元1角,毛巾8角7分一条,肥皂4角1分一个,灯泡4角7分一个,中档皮鞋7元7角一双。

一般的感冒发烧需要9角8分钱诊治。小学学费6元。而且当时的压岁钱也只有1分2分。

工人的平均工资是36元一个月,而农民需要种地,记工分,男人的一个工分是1角4分钱,女人的一个工分是1角2分,农民挣的钱远比不上工人,只是生产队会统一发放粮食等作物给村民。

虽然当时物价低,但是人们生活得很艰苦。即便如此,那个年代仍是如今五、六十岁的人们最怀念的时间。怀念那个年代的质朴,想念年少时跟随家人一起挣工分的时光,想念每次生产队里分粮食时,年少的自己表现出来的,最真诚简单的快乐。

记得从前,学生的假期是每年三次,麦秋假大秋假和年假,好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放假时间也不一样,假期是根据农忙李节确定的,且南方和北方放假时间也不一样,有早有晚,长短有别。

麦秋假是在芒种后,拔麦子的时候开始放假,假期大约半个月左右,是为了放假后帮助家人忙秋,出力干点活,拔麦子、捆麦子、打晒麦子、推运麦子,黄黄的麦地里、场院里、乡间路上,总能见到学生们在晃动,在劳动,连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也能在麦秋的忙中搭把手,助上力,或帮大人在家里烧火做饭熥干粮,干些力所能及的轻松活,减轻些大人的劳累。

大秋假也是在秋收大忙季一节放假,时期略长些,大约二十天左右,也是为了秋忙,帮助家人和生产队收割各种粮食,捡拾各种粮柴。

那年代,粮食显得珍贵,上学的孩子也知道粮食重要,放假后也是忙这忙那,帮大人干活,减轻家人的劳动强度,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闲玩的,那年代的孩子,因为在穷日子中生活长大,也都显得懂事,勤劳,会过日子,穷苦孩子当家早,难中孩子疼父母,那些年,孩子们放假后如同大人一样劳动的场景处处有,随时可见。

过去有爱喝酒的老头,三四角钱就够了,1角钱炒果仁,一角钱老虎豆,再来二两白酒,

胡辣汤是一碗二角

油饼六分钱一个,不要粮票的八分一个,大火烧五分钱一个,不加糖的白豆浆二分一碗,糖浆五分一碗

大米饭每斤0.25元,1斤粮票。有3两一晚的,有5两一碗的。3两的8分钱3两粮票,5两的1角3分钱半斤粮票。没有4两一碗的。我每次都是要一碗5两的,再来1角钱的炒菜,炒菜是干豆腐炒白菜片没有肉。也有2角钱一盘的菜,里面有肉,但我一次也没吃过。不管是1角还是2角的菜,都是事先已经炒好好放在一个大四方盘子里,服务员用铁勺子给盛一勺子。

当然也有现炒的炒菜,估计得5角以上到两元之间。因为我没吃过 现在也不记得到底多少钱 。记得外面摆着的 也有拼盘,是切开的咸鸡蛋。那个是2角还是5角现在记不清了 。

到了1983年夏天我们实习的时候,就已经有个体小吃部了。可以吃面条、饺子、米饭等。我为了省钱,天天中午吃的一种食物叫碗陀儿。是用荞麦面做的,形状就是一个碗,所以叫碗陀儿。店主把它切成小块儿 ,洒上蒜、酱油、醋。拌匀之后吃,一顿饭是2角。七三年茅台4.86元一瓶烤鸭12元一只(可以点半只),六十年代东来顺羊肉1.28元一斤(不是一盘啊)!念书三年没有吃过一次饺子。吃过面条,是炸酱面,1毛5还是两毛记不清了 。

面食价格低廉素面八分钱,肉面一角二分一碗,米饭二两五分钱要二两粮票;炒肉片三毛钱,回锅肉三毛钱,红烧肉四毛五分钱一盘。

饭店七寸盘过油肉0.32元一盘,素菜0.1——0.15元一盘,一碗饸饹面二两粮票0.10元,一碗白皮面就是没有卤菜的纯面是0.05元二两粮票,一碗清汤面0.10元不要粮票,烧饼二两粮票0.05元

炸面鱼9分钱加二两粮票一根。:面条,每碗0.19元,2两粮票,烤饼,0.04元,1两粮票,包子也一样,馒头少一分,米豆腐每碗0.08元。在北京一个人吃一顿涮羊肉三角钱

火柴0.02元一盒,糖球0.01元一块,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03元一支。玉米(黑市不要粮票的)0.30元一斤。

我家在村里面劳力算中等,爷爷又有一手做油面的好手艺,因此,相对与普通人家相比较算是日子比较好过的人家,就是我们这样的\"富裕人家\"一日三餐也不敢放开肚皮吃,而且是主粮掺合副粮,甚至是粮食的下脚料凑合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