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火红大明 > 第一百四十章 准备吧朝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八月十五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清华公司也放了三天的假,从八月十四到八月十六,吴启荣和杨尚东两个人喝的宁酊大醉,老二却和姑娘游花灯游火龙,在辛鲜坊安排了丰盛得食物,从台湾带回来的椰子让姑娘非常开心。

在整个大明,或许只有登莱两地如此和谐安稳的生活,八月十六杨向东前往朝鲜,在朝鲜地区等待的是一支600人的朝鲜籍士兵,而他们的领头人就是曾经无比支持郑汝立的门人郑继愿。

“先生终于见到你了。”在营地内年轻的郑继愿迎接进来的杨向东。

“釜山地区得工作很不错,不过你们损失也很大。”走进会议室的杨向东宽慰到。

“伤亡确实会有,不过有更多的朝鲜百姓不必再受到地主压迫也是他们的好运气嘛。”郑继愿苦笑一句。“我记得郑大师曾经说过“天下公物说”和“何事非君论”不过比起兴华公司来说还是远远不及,我虽然没有见过郑大师,不过在全罗道,重大事的名声,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我也希望能在大师曾经说过的地方生活,而现在我也确实到达了这个地方,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发展的实在是太慢了,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发展了,不到1千人,可是我现在觉得发展的也不能太快,路必须要一步一步走但是要走的稳。虽然郑大师的“大同契”组织扩散全国,黄海道安岳的边崇福、朴延龄,海州的池涵斗,云峰的僧人义衍等奇人谋人纷纷加盟。但是他们很多都是想捞一票的人,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付出的努力。他们也终究是一群乌合之众。”

“我记得我曾经说过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驱动的方式,最关键的就是理想驱动和信念驱动,你能找到信念驱动的同伴已经是万分之一,甚至是千万分之一,但是如果你找到这是一个信念驱动的同伴,那或许整个朝鲜都只有那么几个人。我很庆幸你在全罗道能找到差不多1千这样的人这实在是难得可贵。”杨向东宽慰的说到。

“1千人还多吗?”郑继愿略带自嘲的语气说道。“我没有去过新华公司的其他地方,最多呆的就是朝鲜偶尔会到公司总部那里,我在那里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聚集在一起完成那些我曾经梦想要做到的事情。二在您的身上,我看到了不是理想驱动,而是信念驱动的东西。”

“继愿,你的名字我很喜欢,我也知道你名字的含义,我一生的追求就是我的理想和我的愿望被人继承下去,我们公司几个人看到的是更远的东西,那是你想都没想过的地方。”杨向东抬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岔开了话题。“我知道你在全罗道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在平安道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强烈,我想在平安到建立整个兴华公司的分部。”

“需要做到这个地步吗?”郑继愿惊讶的看着杨向东。

“怎么?你不愿意吗?”杨向东略带调侃的语气询问。

“不我觉得太少了!”郑继愿反而眼睛亮了。

“刚刚结束的抚顺之战,你开导了,女真人的威胁只会越来越大,大明确实比朝鲜要大得多,但是他的腐败程度远比朝鲜更甚,大明只会越来越维持不下去。但是它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女真人在短期的时间内肯定吃不下整个大明,但是相比于整个大明朝鲜不大,但是它的力量更加微弱。”杨向东说到。

“事情真的会这样发生吗?”郑继愿冷静下来,不过他不得不这么想,从自己和兴华公司开始接触,到可以听取杨向东的讲课,他的很多道理和语言都被实现让他很信服杨向东的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些最坏的打算总是没错的。”杨向东喝口茶说到。“现在你在平安到没有任何基础,但是我们在平安道的基础非常充足,尤其是对于普通的朝鲜百姓,而且我们和平安道的一些当地官员的关系也非常不错,你在平安道的基础不多,我大概给你说一下,平安道目前的情况,目前我们沿着鸭绿江到皮岛一共有60万亩土地,有造船厂三家船坞12个,手下朝鲜籍得民工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人,从当地购买的矿场有三处,两处煤矿一处铁矿,旷工是数量有6000人。这差不多2万多人你可以挑选出适合的人员组成军队,兴华公司可以给你们安排教官与物质补充。”杨向东说到。

“不愧是咱们新华公司,我在全罗道也未必能征集这么多的人。”郑继愿开心的说到。

“你不要高兴的太早,我们公司只可以给你提供三个团的装备。而你也必须服从新华公司的命令。”杨向东说到。

听到杨尚东这话,郑继愿腾的起身,“我志愿加入新华公司,为了兴华公司的理想而投身。”

“先不要着着急表态,我需要一支不亚于新华公司民兵作战能力的队伍,你的任务很艰巨时间,只有不到一年。”听到杨向东的要求,郑继愿反而冷静下来。

郑继愿沉默思索,“一年的时间说起来不短,我可以完成对队伍的队列和基本训练,可是没有经历过实战,他们的战斗力没办法保证。”郑继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确实士兵的作战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训练,实战才是检验战斗力的最好途径,不过这个你不用担心,你只要完成这些最基本的训练就可以,后续实战的机会多的是。”杨向东拜拜手让郑继愿放宽心。

“我们目前在全罗道的工作很顺利,现在要在平安道工作,那我们的队伍需要从全罗道撤离吗?”郑继愿询问。

“不需要,全罗道还需要你们继续在那里工作。”杨向东说到。“你只需要抽调一部分骨干配合我们新华公司的工作就可以了。新兵训练的武器装备,我们会在今年年底前给你送到先期,你要准备的就是营地以及新兵的挑选和基础的内务队列训练。”

“我们朝鲜队伍的装备公司怎么安排?”郑继愿询问。

“伙食与军饷的开支全部由新华公司负责,装备的话以民兵装备为基础加上火炮支援单位。”杨向东也不藏着掖着。“不过你们在全罗道尚庆道的工作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我们现在不缺乏粮食,那些因为生活所迫的朝鲜百姓还是要接纳他们,你们去年的工作干的就非常不错,现在他们在公司的安排下,有了自己的土地没有了压迫。”

“这个我确实接到了他们的信息,对于让他们去新华公司安排的场地他们很开心,就是当地的环境确实有些恶劣,不过公司给他们的援助也非常充足,他们希望我们让更多的亲戚前往他们的住所和他们一起生活。”郑继愿提起这个就非常开心。

“朝鲜百姓是非常吃苦耐劳的人民,对于他们在公司安排的场所的工作表现,公司也非常满意。朝鲜北部适合耕种的土地其实并不多,他们的情况只会比朝鲜南部更加困难,你的工作应该会更好地展开。”

“朝鲜南部的土地确实是适合耕种,但是他们受到的压迫也更加严重。”郑继愿有些难过的说到。

“努力工作吧!天下的局势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乱。”杨向东如同总结一般地结束了整个话题。随后他拿出准备好的命令和文件交给郑继愿。看着郑继愿离开,现任朝鲜地区的负责人杨小了进来。

“先生,朝鲜船厂的同事们已经到了。”杨小了说到。

“小了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对吗?”杨向东突然想起自己在登莱两地自己抚顺的操作。

“我记得杨先生曾经说过事从权宜,总不能把刀子插在身上的时候才知道躲避吧!”杨小了提醒着杨向东。

“对呀,其实人民是最聪明的,他们知道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可是我担心呀,我担心我们有些事情做的不会被人理解,甚至被一些别有企图的人来引发厌恶。”杨向东摇摇头说到。

“少爷你也说了别有用心的人,他们要干什么?我们是拦不住的,但是少爷说的也对,人们是最聪明的,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当下看不见看不清楚的事情先做下未来,最有未来的人给我们做工段,就如少爷曾经说过隋朝大运河的事情,有些事情当下是看不到结果的,但是未来会有人理解会有人懂的。”杨小了正了正身体,对杨向东行了军礼之后转身离开。

杨向东很少见的没有立刻起身去忙工作,反而坐在那里呆呆的看着窗户外面一言不发,他想到了很多事情,默不作声就这么愣着愣愣的呆了大概十几分钟的时间,他猛地长叹一口气,然后起身离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