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火红大明 > 第三十八章 保安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历三十九年,正月十三,今年回家探亲的人来的更早,和去年不太一样,今年回家探亲的人都是由公司安排车带着他们出了登州,随后他们自己回家,而接他们回来的车也在正月十号开始等待他们。这天的老宋上山去看今年准备种植的桑树,杨项东前往肥皂工厂去看新搅拌机的事情。

这新的居民到达公司的时候,在公司办公室的只有吴启荣,他这几天都在昆嵛山准备保安队得训练还有装备问题。

公司大门外负责值班的两个保安队员,一人一支长枪,挂满倒刺的拒马挡在前面,吴大壮先去通知吴启荣,看着呜啦啦100多人,吴启荣挠着脑袋让吴大壮找杨项东和老宋来。

此时天气真的很冷,吴启荣安排他们前去负责暂时安顿难民的窝棚。

“这次准备的有点不足啊。”吴启荣有些为难,按照原计划来30多户就不少了,没想到来了计划中的差不多两倍。

“启荣除去窝棚内暂时居住的,空余出来的人把他们安排在空闲库房,老宋去库房给他们安排棉衣。通知食堂烧热水,组织他们洗漱驱虫。”杨项东刚刚和老宋吴启荣碰头,也没来得及洗手,就安排他们。

“人还没来全,李三福先带了一半人到来,负责接他们车队负责人李有才在后面还有20户。”吴启荣告诉了他另一个消息。

“我的天。这……”这消息让杨项东有些有喜有忧。

“怎么会这么多人?”老宋一脸惊讶。

“先别管这么多了。这样吧我带人去采购棉衣。先把学校教室空出来让他们挤一挤。”杨项东马上出决定。“必须让他们洗漱驱虫。”杨项东末了还不忘嘱咐。

晚上吴启荣老宋杨项东开了个闭门会。

“大意了。”老宋拿着刚刚统计出来的名单说到。

“确实大意了,一下子来了70多户。民户数量不多,更多的是逃难的军户,来了这么多人,我这完全可以扩大产量。”杨项东看着统计名单。

“我这里也要人,最好是青壮。”吴启荣插话。

“哈哈哈哈,你们俩人这话说的,一股子土匪下山抢男霸女的味道。”老宋乐呵呵的。

“怎么?你这话说的,你生产队不需要人?”吴启荣调侃道。

“怎么会?生产队啥时候都需要人。”老宋一本正经,不过话锋一转:“我一直看电视小说里说土匪流寇们抢男霸女。我还纳闷了,要说土匪抢劫肯定是先抢劫钱财,再抢女的,这钱财啥时候都是硬通货,女的要不拉回去当老婆,要不当做商品贩卖。这男的抢回去干嘛?这会我想通了有点,不管是农业时代或者工业时代劳动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确实是,但是工业时代所需要的人口条件可就很苛刻了,你没有基础的教育,产生出来的高素质基础人才,像印度似的人生的不少可是压根没有人口带来的红利,弄那么多张吃饭的嘴除了增加矛盾,屁用没有。”杨项东倒是严肃起来。“这里适合上小班的有20个,大班有30多人有点底子的也就三四个。”

“项东你看看能安排出来老师给他们上课么?”吴启荣询问。

“这个没问题,学生属于封闭管理,他们没有生产任务,学习会很快,而肥皂厂最老的员工现在最少也可以写一个简单的报告出来。尤其是那些提升为生产班长的,夜校方面教师储备绰绰有余。”杨项东回答干净利落。

正月十八,经过和老宋杨项东划分后,终于确定保安队人员名单,这次的加上原来的保安队一共选出来56人,而同样的商定很久的兵役制度,也正式开始实施起来,每月各个生产队,还有工人都要进行两次训练,也就是半个月一次。训练内容为刀盾配合长枪突刺,因为手头没有足够的火枪,吴启荣只能很遗憾,期待自己可以做火枪。

而整个保安队就不一样了,他们属于脱产士兵,专门负责军事任务,吴启荣将他们全部组成火枪兵。千方百计的给他们凑足了棉甲,四个队长还给他们装备了短火枪作为手枪使用。

正月二十,吴启荣鼓着腮帮子在操场上吹着哨子,杨项东跟在他身后,抬着手臂看着手表指针。率先从营房出来的是大班学生队,刚出来两个孩子,保安队一队队长杨小了和二队的吴大壮,三队队长张恩泽,四队队长张兴华,五队队长李谢杨,已经一边喊着一边拉出来队内的队员。稍息,立正,报数声在各队中回荡,五队人成五排整齐排列,对着正直肃立的吴启荣回答各队伍情况。

“十二分钟。”看着最后一个保安队员归队,杨项东对吴启荣说到,吴启荣点点头,“三队五队留守,其余各队右转弯越野十里地。”吴启荣大声命令道。

人啊都是训练出来的,老队员跑到位置时还算是呼吸平稳,新队员已经瘫坐外地,老队员和队长拉着他们不让他们坐下来,开始原地活动。大冷天每个人的头上都是冒着热气。回程的路上新队员已经步履阑珊,有的因为运动剧烈开始呕吐起来,老队员和队长一边鼓励他们一边搀扶着往回走,吴启荣也是气喘吁吁。

杨项东更累,一边跑路一边看着队伍内的队员前后给他们鼓气。“兄弟们,先到的白面馒头,馍夹肉。后到的清汤寡水咸菜粥。”

“吴大壮,来一首!”吴启荣大声喊到。

“团结就是力量……”吴大壮喘着粗气不过发音还算是标准,队伍内开始相应起来。

“一队的兄弟们,咱们是一队,可咱们已经连续两次第二了,第一第一挣了馒头还得争口气。”杨小了吼着。

“争口气,得第一。”在老队员的鼓气下,新队员也提气了。

皇天饿不死瞎家巧雀儿,第一队发挥稳定,还是第二名,前后间隔十来秒,杨小了语气有些不开心,一队副队长赵福来给兄弟们打气。看着笑容满面的二队队长吴大壮,杨小了也是很无奈。

“兄弟们好好练,不能丢了咱们一队的面子!”杨小了在饭后给队内的兄弟们说到。

新队员的学习主要有老队员带领,先进行一个月的队列。体能,内务训练,文化教育在晚饭后开始。人数只有55人,吴启荣教育他们数学,杨项东教育他们文字,确保他们可以熟练背诵书写内务条例。这个阶段比较苦恼的就是文化教育问题,因为保安队平均年龄有23岁,最大的已经26岁最小的才只有17岁,学习能力参差不平,所以除了平常晚饭后的学习以外,各班内老队员队长副队长安排他们互帮互助更快的学会。

时间到了二月末,吴启荣对各队的新兵训练和文化教育检查去确定后。吴启荣在三月开始学习火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熟练掌握火枪装填,瞄准,公司内可没有安排他们搞什么普通的火药,因为自己有养鸡场,根本不缺鸡蛋清,吴启荣干脆和杨项东老宋,弄出来一套制作颗粒火药的设备,直接用颗粒火药,有了颗粒火药,他们也就安排了定装纸筒弹药,公司的人集中排便老宋搞起来制硝,因为有足够的火药弹药,而枪管问题,老宋安排着烧窑场炼制熟铁,确保每月三根枪管供应,产量低不要紧,主要为了培养制铁人才。射击数量太大,而对于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枪杆的保安队们来说,枪本身虽然不重,倒是火药发射的后坐力让他们的肩膀青一块紫一块的。有付出就有收获,训练时间到了五月份,吴启荣安排他们进行对抗射击,互相对对方射击。减轻了火药装量,用了硬木的弹头。保安队装备了棉甲头盔面罩,最大程度的保护队员们。因为现在属于冷热兵器交替,虽然冷兵器会在本世纪末退出世界舞台,不过这时候还不到了,弓箭还是很有市场的,所以士兵就不能穿军服莽上去。

时间到了六月,吴启荣这里又在今年年初新来难民的带领下,又来了30多户,整个公司现在也有了近1300人(加上刘公岛的)现在上千人的吃喝,确实给公司的粮食骆驼压上了一副杠铃,这么多吃饭的嘴巴,老宋和愁坏了,而杨项东表示只能增加粮食采购价,而且肥皂产量也要增加,吴启荣倒是不客气,这30户有90多人其中青壮就有 50个吴启荣一下子扩充了三队,以至于缺少开荒人员的老宋,每次看到吴启荣都没好脸色,难兄难弟没有隔夜仇,吴启荣拍着胸脯表示农活可以安排给保安队一部分,生产要搞,训练也要搞,这就让一些保安队员有些不乐意。

杨项东可没有干巴巴的给他们说,而是带着他们一边参观一边给猪场,肥皂厂,农田干活,最后在臭气熏天的鸡场,杨项东拿着一个还粘着鸡粑粑的鸡蛋对保安队员说。他们每天就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为我们提供吃的喝的用的,这里不仅有保安队家里人,还有和她们一起在这里辛苦工作的兄弟姐们。保安队吃他们的用他们的,我们不应该好好训练自己不仅为了保护家人更应该保护咱们这些兄弟姊妹,我们从这些兄弟姊妹们中出来,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不应该帮助他们么?

吴启荣站在队伍内,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