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历代帝王聚集,互相征战各个世界 > 第152章 朱元璋看大明历史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朱元璋看大明历史书

就像他征战元朝的时候,在这期间可是收了好多义子,这些儿子都成为了他手下得力的干将,为自己东征西战立下了赫赫功劳。

所以这也就是他朱元璋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是可惜,自己的想法终归是好的,然而未来的发展走向却完全没有按照他朱元璋的计划在进行。

朱家子孙由朝堂供养这件事情确实做到了,只不过这朱家后世子孙所做的事情,让朱元璋听着都只想大喊一声是真的废物。

再到明朝末年天下纷争不断。

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大明国都,气死按照当时在大明国都的将士来说,凭借他们的实力,李自成的起义军能够轻松的镇压。

只是可惜计划是好的,当时这军费不够了。

众人参军入伍行军打仗所奢求的不就是能够多赚点钱吗?

可没有什么大气凛然的那番话,我为了大明江山,为了百姓,或者我为了陛下。

这大明的江山是你老朱家的天下,跟他们这群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你只要给我们钱财,我们打仗就可以了,本来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情,却因为军饷的问题出了事情。

有很多人明明是大明这边的将士,而大明这边却迟迟不给军费。

有的将士甚至被拖了几年的时间,不给田地钱粮,还拖欠着军费,你们朱家的子弟却能够吃香的喝辣的,让所有人看在眼中在心中都是不服气。

想要钱还被当官的训斥了一番,到了最后干脆离开了大明效忠了敌人。

而大明的皇帝要求所有的官差捐钱,到了最后却只捐了不到几百两罢了。

直到最后大明的国都被攻破了之后,农民起义军将国都城内官员斩杀无数,最后在他们府上搜刮出来的黄金白银少说得有几千万两。

如果当时有了这些钱给他们守城的将士,给他们在前线征战的将士,他们的国都城是绝对不会被人轻易攻破的。

终究还是所有人的贪心在作祟,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完了之后将会付出什么样的后果。

敌军攻破了城池之后将他们悉数斩杀干净,顺带着将他们积攒下来的钱财全部一扫而空。

那那个时候本来能够稳赢的局面,只是可惜所有人都守着自己的钱财不肯松开,当时哪怕只要他们再多出一点钱全部凑一些给前线的将士,也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不至于每一个人都落得全部惨死的下场。

只是可惜如果没有如果,想必他们在最终临死前也留下了悔恨的眼泪。

在这期间尤其是他们老朱家那群皇亲国戚搜出来的钱最多,再加上他们的子孙后代遍布整个大明,最终的结果凡是攻破了城池之后,都会将他老朱家的子嗣全部斩杀干净。

以此来断了大明的香火。

其实在他朱元璋统治的时代,老百姓还算是比较幸福的时代。

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平民百姓出身,有了这层身份所以自己对待这群百姓也是非常的重视。

更是在称帝没过多久下达了一条命令,鼓励所有的百姓进京来告御状,百姓来皇宫告御状,期间不允许任何人进行阻拦,违令者杀无赦。

在这期间确实有人来皇宫告御状来着,结果被当地的官府进行阻拦,再到最后拿出了自己才一路畅通无阻抵达到了国都。

远道而来的百姓抵达到了国都亲自来到皇宫告御状,朱元璋更是亲自接见了百姓,同时派人将此事进行彻查。

在彻查的过程中,确实发现百姓所说的都是真的,这群官员做了这些事情。

朱元璋直接下令将这些官员全部斩杀。

后世对于朱元璋的评价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朱元璋是个好人,也有人认为他是个坏人。

其实归根结底只是每个人站着的角度不同罢了。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在你被官府欺负了之后,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时候,时不时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出现一个这样的皇帝?

能够真正为百姓做主,真的去告御状,最后陛下能够为你做主。

你若是站在那群贪官污吏的角度,你肯定不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皇帝,因为有一个这样的皇帝就意味着他会为民请命,他会帮助百姓斩杀贪官污吏。

如果你是一个百姓,你肯定认为这样的皇帝是个圣贤君王,因为他所做的这些事情真真实实的帮助了百姓,哪怕这件事情让人感觉这就是皇帝装出来的。

首先也得有皇帝愿意去装去做这件事情,其实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对于这方面的做法朱元璋确实做的很到位。

削藩。

自己的孙子好端端的削藩干什么,难道他不知道这是你爷爷我给你留下的秘密武器吗?

这群藩王可都是朱家的子弟,如果真出现的情况,只要皇宫这边一道命令,他们可以直接起兵进京来勤王,帮助他打仗的。

自己的孙子绝对不可能轻易削藩,绝对是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

所以才做出了这种事情,看来他的身边有奸臣无疑。

朱元璋冷哼一声,这群奸臣,狼子野心的东西,竟然胆敢蛊惑自己的皇孙儿,倒是让我看看是谁,你们这群人该杀。

一边继续往后翻阅,一边看着上面所记载出来的人名,朱元璋叫人取来笔墨,开始将上面的名字全部都记上。

按照史书记载,本来是在太子去世了之后自己为了皇孙儿,所以才选择大开杀戒的,如今不得不提前大开杀戒了。

林公子给自己准备的这历史书,额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不就是为了让自己改变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吗,看来也要跟其他人一样先从斩杀奸臣开始。

要怪也不要怪自己心狠手辣,就怪这群人狼子野心敢跟自己搞事情吧。

随后又往下看去,朱元璋一边看着一边脸色变黑。

看来在不了解前因后果之前自己还不能发脾气,所谓的削藩中间也有自己的原因。

尤其是看到有的封王竟然在自己的地盘鱼肉百姓,而百姓上天无门下地无路,也想着效仿之前告御状的方式来到国都城面见皇帝,告御状。

但是这群封王竟然在半路拦截,甚至有的百姓都把自己给搬了出来,最后的结局是被半路劫杀。

还是这个事情闹得太大了有百姓造反了,随后派遣官员亲自了解,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知道了前因后果才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看到这历史书上所记载的东西朱元璋呵斥了一声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

“陛下息怒。”

此刻站在一旁静静等待的太监也被吓了一跳,连忙跪在了一旁。

“还请陛下息怒。”

朱元璋摆了摆手。

“起来吧这件事情跟你们没关系,只是这书上所记载着的东西让朕感觉很气愤而已。”

随后又取来了笔墨,在白纸上写下了几个人的名字。

一旁的随身太监看到白纸上写的几个名字,心中小声的嘀咕道。

“看来又不知道是哪个倒霉蛋招惹到了陛下要死翘翘喽。

陛下如此愤怒的情况下写下的名字,这些名字试问能有几个好的?”

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自己当时所建立的这套流程其实就是希望百姓能够将冤情得到解决。

自己是从一个平民百姓出身,当过乞丐当过和尚经历过人间冷暖,再到后来当成义军一路东征西战。

在与所有人沟通交流的时候,他自己也十分的清楚大家心中所想。

这群百姓都是一群善良之辈,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老实巴交了一辈子,那当官的都把他们欺负成那样了,他们在心中依旧是不敢反抗,还幻想着能够有青天大老爷降临帮助他们。

再到后来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让自己有了新的方式。

如果自己这边受了委屈可以第1步先报官,如果官员不作为可以直接来京城告御状。

就像自己统领几十个将士的时候,这几十个将士他们心中有什么想法都能够及时的被自己察觉到。

随着自己占据的一座城池之后,有了几万将士的时候,这几万将士自己却不能面面俱到的将他们心中所有的想法了解到。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受了委屈就得一层一层的汇报,如果中间有人估计搞事儿,这消息就不会传到自己的耳朵里。

所以那个时候自己就下达了命令,若是有人感觉受了委屈可以直接来找自己,自己为他们撑腰。

因为自己赏罚分明,所以才让这群将士心甘情愿的跟着他,从一个小小的势力逐步变大变强,最后夺得了整个天下。

之前这种方式只是针对一个小范围,如今已经成为天下之主所涉及到的范围须是整个天下。

只有让百姓的冤屈得到及时的解决,百姓才不会感觉难受才不会造反。

可是自己死后没多久,竟然有藩王如此过分,这是简直是想把我大明江山往死路上推呀。

如果断送了告御状这条路,就意味着朝堂这边彻底跟百姓断了关系。

朝堂跟百姓成为了对立面,如果连百姓心中所想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话,等待他们的肯定是死路一条。

当年自己就是从一支起义军做到的,你元朝实力再强哪怕有千军万马又能如何?

昏庸无能腐败,哪一条加起来也足以让百姓爆发最强的战斗力与你同归于尽,哪怕是死众人决定也要拉一个垫背的,只有真正与百姓建立良好的关系,让百姓遇到冤屈得到及时的解决,即使得不到立刻解决,也要让众人有存活下去的希望。

而不是断了他们最后的路,断了他的路这群百姓是要造反的。

看这上面的消息,朱元璋小声的嘀咕了一句,难不成自己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看来很有必要再好好的研究研究这个事情。

随后又往下继续翻阅,削藩,有藩王造反,直到看到了燕王朱棣。

自己这个儿子从小也聪明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甚至在朱标去世了之后他都想立朱棣为太子由他继承大统,对于这个儿子他也非常的欣赏,在他的身上也能看到自己的几分从前。

这也就是为何他朱元璋会把燕京之地交给朱棣的原因。

虽然说整个天下已经掌控在了大明的手里,但是北方那蒙古人依旧不死心,他们时时刻刻都想着南下征战。

而燕京之地连接着辽东,关内,是大明咽喉之所在,与蒙古靠的最近,这个位置有多么重要可想而知。

自己将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了他的这个儿子,也足以说明朱元璋对这个儿子非常的信任,同时也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毕竟自己的子嗣很多,但是其他的那些儿子什么样的本事他还是清楚的。

这若是换做其他的儿子放到北部燕京与蒙古交界之地,肯定守不住,再到最后被蒙古人南下反攻过来。

本来是想着夸奖几句自己这个儿子,然而当越往后看,自己的脸色变得越难看。

其他的藩王起兵造反,而他燕王朱棣也是其中之一,跟着一起起兵造反了。

好啊,好啊,真是好的很啊,不愧是朕的儿子竟然学会起兵造反了?

起兵造反,打着清君侧的幌子,如果骗骗其他人也就罢了,但是对于他朱元璋来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什么情况没有见过?

狗屁个清君侧,无非不就是为了造反找的一个理由罢了。

不过你这一次造反造的可是自己的孙子,这孙子的皇位可是由他朱元璋亲自传过去的,造了自己孙子的反,不就等于是在反对自己吗,不就是在质疑自己这个当父皇的这件事情做错了吗?

朱元璋表示这件事情自己很愤怒,这后果也非常严重。

这个逆子竟然敢起兵造反?

快速的往后翻阅了几章,谁又能想到最后的结局竟然被自己这个逆子给造反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