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突夷蛮族在西北之地犯下的累累罪行,宁国各地的百姓们展现出了空前的团结。

有人说,蛮族的突然入境成功解决了宁国的内乱问题。

当蛮族大军在宁国西北之地肆意烧杀抢掠的那一刻起,宁国国内的所有矛盾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举国战争动员令已经下达,以行省为单位,宁国各地都进入了疯狂征兵的模式。

铺天盖地的宣传口号不断激发着宁国百姓的入伍热情。

地方常备军的规模急剧扩张,各地民军的组建进度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高速进行。

作为云启大陆上的正统之民,他们绝对不会向凶残的突夷蛮族低头。

用兵部尚书杜承望的话来说就是:不得不承认,突夷蛮族在西北之地闹腾的越厉害就越能激起国人一致对外的决心。

宁国各个行省的民军组建速度已经超出了京畿方面的预估。

短短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全国组建的民军部队已经超过了两百万。

各个行省的县城、乡村都自发响应了朝廷的战争动员令。

根据朝廷颁布的动员令,各地可自发组建民军部队,并可自行命名部队名号,待统一开赴所属地区的兵力集结点之后,由接收军官将所属民军部队的名号整理造册后上报兵部。

兵部审核整理后可正式授予民军番号。

一时间,诸如信州肃杀卫、萧城杀蛮营、通泉乡敢死队、胡村荡寇队等千奇百怪的队伍应运而生。

各行省按照规模大小会设置数量不等的兵力集结点,各地民军本着就近原则选择最近的集结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集结即可。

被火速派往各地协助征兵事务的兵部官员们看到各地百姓们狂热的参军热情,不由发出感叹:真是不知者无畏啊.......

不知道这些像打了鸡血一般大喊大叫着要将突夷蛮族赶尽杀绝的热血青年们到了真正面对蛮族大军的战场上,还有多少人可以保持这份斗志。

希望他们不要像西北的军队那样面对汹涌而来的蛮族大军只知道逃跑才好............

但是,看过各地民军的整体质量之后,很多兵部的官员都对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民军部队到底能够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存在质疑。

虽然,京畿方面的高层军事会议上已经确定了以大量民军消耗蛮族有生力量的基本策略。

可是,看着这些连队列都整不明白年龄层次也跨度极大的民军队伍,征兵官们私下里作出的评价是:如果真的把这些家伙派到战场上去指望用他们来达到消耗蛮族有生力量的目的,恐怕要让京畿的大人们失望了...........

说句非常负责任的话:假如突夷蛮族真的喜欢吃生肉的话,这些素质参差不齐的民军队伍绝对是送上门的口粮!

所以,大部分征兵官在上报兵部的建议文书上都写到:如果真的要派这些民兵部队上前线的话,尽量让他们单独执行作战任务为妙。

因为征兵官们普遍担心这些民军队伍溃败的势头会将正规军的步兵战阵冲垮进而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要知道,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如果己方部队一旦出现大溃败的局面,无论现场有多少督战队恐怕都无济于事。

-------------------------------------

“我敢打赌,很多人之所以那么积极的加入民军队伍绝对不是因为狂热的爱国热情.........”一名征兵官看着人潮涌动的征兵现场,低声对旁边的同僚说道:“民军部队没有设定年龄上限绝对是一大失策。”

“你看到那个头发花白连走路都费劲的老头了吗?”

“他参加民军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吃口饱饭.......”同僚无奈的笑道:“都这把年纪了腿脚也不好使,恐怕连饲养员的差事都胜任不了吧。”

除了因为民族大义而积极响应朝廷的杀蛮号召之外,很多人加入民军部队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

那就是:不管你是加入地方常备军还是民军,你的温饱问题便算是解决了。

两相对比之下,绝大多数自身条件不怎么好的人都选择了加入民军。

因为,为了短时间内招募到足够多的民军士兵,朝廷将加入民军的条件设置的非常低。

低到什么程度呢?

最低年龄下探到十三岁,并且没有对最高年龄设限。

民军的招兵口号就是:只要你还能拿得起长矛,迈得动步子,就可以来到民兵部队贡献出你的光和热。

所以,当兵部接到各地征兵官的民兵战力评估的文书后。

杜承望拍着额头苦笑道:“实在不行的话,我们的征兵条件恐怕就得把性别的限制也打破了..........”

其实,大批招募女性组建娘子军的先例早在齐朝的时候就出现过。

当年大齐帝国被蛮族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本国男丁减员严重的情况下,齐国开启了大规模招募女子加入军队的先例。

“民军的数量是有了,可这整体质量确实有些太过差强人意了。”杜承望看着统计上来的数据不由哀叹连连。

“好在地方常备军的招募情况还算是符合预期的.........”

现如今唯一让杜承望感到一丝欣慰的就是地方常备军的兵员质量还算过得去。

宁国各地有一定军事基础的乡兵已经被直接编入了地方常备军的序列里。

自身条件好的青壮年大部分也选择了加入地方常备军。

毕竟,相较于民军而言,地方常备军的待遇要好上许多。

杜承望心里非常清楚,这些地方常备军才是对抗突夷蛮族的中坚力量。

说白了,民军部队就是被拿来当炮灰使用的。

这也是杜承望亲自制定的抗蛮方针。

倒不是说杜承望视生命如草芥,而是他比谁都明白一个道理。

为了整个民族的存亡,有时候就必须做出一些残忍的决定。

如果牺牲一部分人的生命可以保全宁国三万万百姓中大多数人的性命。

那么,这件事情就值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