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是打了片刻,便听到有人大喊:“巡检队的人过来了。”

这一声喊,顿时吓得两边村民分开,原本打的极凶的双方,此时只敢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

很快,十几骑兵向这边赶来,这是由铁甲骑兵组成的巡检队,大概每个县有一百骑,关中三四十个州县分部五千骑,由当地州县供养着。

主要负责镇压反叛的乡绅,乡绅在乡里都是颇有威望的人,现在被巡检剿灭镇压了,底下的老百姓自然是畏之如虎。

十几骑铁甲手拿连枷,也没做什么,就是目光冰冷的看着打架的双方就吓的两群人连连后退。

这时又有两个人急步的走了过来,这是两里各自的乡长,这两里刚好就是两个乡的交界处。

两个乡长过来各自找里长了解情况后,便走到一起低声交谈起来。

“这些人估计是唐村那乡绅鼓噪过来的,唐村有一半多的地就是这家伙的,”其中一个高个乡长低声说着。

“孝弟里也有不少田被这家伙占了,这估计是想将两口耕地用水的井都给占了。”另外一个矮个乡长笑着道

“随便搞个由头把这家给搞掉吧,正好最近缺粮食”高个乡长笑了起来。

远处两伙村民都是看到两边的乡长一直在笑,心里都不禁在打鼓,也不知道最后怎么判定。

华州下的这些乡中的里,虽说只是一百一十户一里,但有些里已经发展到两百多户了一千多人了。

一户十几二十亩的耕地,那么一个里管理的耕地最少也有四十多顷,多的甚至有六七十顷,这水井自然谁也不会让着。

“好了,都散了吧,最多六日还会加盖水井的,如果谁再闹事,水井就别想了。今日闹事罚每里上缴一百枚鸡蛋”高个乡长高声说道。

两里的人听到要加盖水井都是笑了起来,不过听到要罚一百枚鸡蛋时,脸色马上拉垮下来。

“明明是唐村先闹的事,凭什么我们也要罚。”

“就是,唐村里的人不闹我们会聚集过来,我们孝弟里最本分了。”

孝弟里慢慢就有人表示不满,明明就是对面先闹事的。

乡长也不理会孝弟里的埋怨,而是让巡检司的人驱散两边聚拢的村民。

现在的乡长也不怕这些人闹事,一闹事就罚物资,罚多了这些以后做事就知道第一时间找乡长,而不是直接斗殴起来。

至于对错?在位者可不在乎这个。

不管如何处理总会有人有怨气的,这还不如各打五十大棒,趁机收点物资上来,同时让这些人长记性,斗殴是不好的。

很快,两伙人都是被驱散,各自也忙活农活去了,两里的人还要从村里运水到田里灌溉,都很忙的。

两个乡长也一起离开了田间,他们每人手下管着六个里一千多户,将近上万人,各种琐碎事情都要他们处理,每天都是忙的脚不离地。

八月初。

同州,华州的旱灾总算稳定下来,最后四千顷的耕地全部改种了玉米。

玉米生长周期是三个月,大概会和小麦一同收割。

这次的旱灾算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不过损失也是让韩昔好一阵的心疼,稻田可是能一亩产粮二到三石的。

在关中如果有条件,官府都会推行种稻田,因为稻田大米产量比麦子高多了。

所以两千顷的稻田是可以产出五六十万石大米的,加上其他的一些零碎,这次旱灾最少损失了八十多万石粮食。

这如何不让韩昔心痛。

为此,韩昔奋发图强,决定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关中各里都打造两个稻田水井。

不过可惜,韩昔忙活两个月,也只完成了一成而已。

毕竟整个关中一千三百多个乡里,要想完成这项工程,就算韩昔开加速估计也要一二年的时间。

所以,韩昔决定休息三个月,等秋收后再肝。

此时韩昔一身素服巡视着麦田,天启皇帝死的消息已是昭告天下了,皇帝出殡期间都要穿素服。

不过对韩昔影响不大。

此时不少寨民都是拿着木棍不断的驱赶着落在麦田的麻雀,现在的麦子都已经抽穗,长势喜人。

如此自然吸引很多鸟兽过来,其中野猪和麻雀最多,到夜间也总是能听到狼叫声。

“今年估计是要大丰收。”

看着麦田密密麻麻的抽穗,老农都是满脸的笑容。

“哎!虽然是丰收,可是参将老爷这租子收的也太高了。”另一老农则是满脸愁容的说道。

“不高了,听说参将老爷会帮我们将那些税钱交掉,而且已经帮我们落户葭州。”其中一个矮个老农笑着说道。

“我也听说过这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众人都是低声的议论着,要知道现在税赋多达十几种,其中大头就是辽饷。

至于剿饷,练饷暂时还没出来。

这些税赋加起来,十亩下等田一户人一年要交将近一两银子,这还只是下等田的税赋,要是上等田那就要多交一倍多。

按照一条鞭法,交银子,一两银子也还能交的起,毕竟葭州粮食价格常年在三钱银一斗,也就是三四斗粮食的价格。

可问题他们官商坏的很,缴粮食时粮食价格就是一钱银一斗。

原本三四斗的赋税,瞬间变成一石。

葭州下等田正常年景亩产是五斗以上,十亩也只是五石。

如果是佃农,那么一石交给地主做租钱,一石要交官府赋税,一石留做种粮,那十亩地只能剩下两石。

一户九口之家一年要吃十五六石粮食,那要种下等田七八十亩地才勉强保证温饱。

但一户人怎么可能种的了七八十亩地,没有牛,一户人最多种三十亩地已是极限。

这也是为什么一户农家劳苦一年反而欠了官府三四两银子。

所以那些下等田百姓宁愿抛荒卖掉也不去种。

不过如果韩昔统一交税的话,那只需要象征性交一点便好,明朝不算那些杂七杂八的税赋,收税还是蛮低的。

七百顷土地,韩昔交税可能只需五百多两便行,放佃户手上,那可能就要交七千多两。

这七千多两到朝廷手上的可能只有七百两吧。

一州县的耕地大概在三千顷到五千顷,一个县的税收估摸在三千多两到四千多两。

明朝州县估计在一千五百左右,一年也就能收个六七百万两吧!

剩下的六千多万两,都藏富于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