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烽火 > 第21章 人人生而平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过完大年第二天,王奎就走了。经过几天的赶路首先到遂宁县,拜别了周夫子和柯县令!

最后到马家,王奎向老爷子问了很多关于柯县令的事情。

看来,马老爷子对柯县令很是推崇。晚上吃饭老爷子叫来了儿子马嘉禾、孙子马跃山作陪。席间谈到了酿酒的事情,马嘉禾非常兴奋。已经销售了几千斤酒了!开年后店铺就要开到省城去。

告辞的时候马嘉禾拿出这几个月的分润,一共是一百二十两银子。王奎也不推辞,因为他去读书要花很多钱。这次马跃山也决定和他一起到府学去,都参加明年八月的恩科。

约好第二天在城外相会合!

来到梓州府学,出示了县衙的勘核,顺利的办理了入学手续。

府学安排了一个两人合住的寝室,毕竟有秀才功名的人不多,能考上秀才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傲气,因为府学里多数学生连童生都不是,即使童生也不多。所以有秀才功名的在这里继续读书的也只有几人而已。

王奎他俩管不了那么多,既来之则安之。

乡试时间定在八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按惯例第一场是四书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对于已经有考上秀才的人来说,这相对来说是很简单的了。

第二场五经文各一篇,意味着要写五篇。

第三场考试策问五道!这五篇策论无论从数量上看就吓人了。第三场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能否中举就是看策问的试卷写如何!

三月下旬,驿站送来了一个京城邮递的包裹。打开一看第一本就是邸报合订本,《孔子集语》、《孔子家语》、《贾谊新书》、《商君书》、《韩非子》、《六韬》、《九章算术》、《潜夫论》、《论衡》还有一本《大明律》。

这些书王奎没有读过,大多都是法家和政论,特别是论衡和潜夫论全部是治国理政的理论涉及之广,能理解不多。数学倒没什么,现代去的都几乎学过。

离乡试还有接近半年时间,王奎除了听教授讲课,回到寝室继续读书,他学的很苦,生活完全是东来打理。

一晃眼已经是六月了,天气逐渐炎热。马跃山硬拉王奎出去玩耍半天。回到府学,据说要组织辩论,由秀才功名的带队。组织童生和儒生进行辩论,教授已经把队分好。王奎和另外一个秀才各自带四人,进行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王奎为甲方,另一秀才姓张,为乙方。

辩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以前,百家争鸣的时代,辩论成为一种潮流,成为学问高低的一个评判标准。

教授待双方准备完毕后,教授念出辩论话题:“士大夫与国共治天下,与国休戚与共,那么士大夫是否该为国交粮纳税?”教授做出说明,双方共持一个观点不辩论。

教授示意甲方表态,王奎持肯定态度!问乙方是否赞同?乙方讨论了一下表示反对!

教授示意乙方阐述反对理由,张秀才站起来慢条斯理地开始说道其一……,其二……其三……。

结论是士大夫本就是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成为特权阶层,功勋世家是其祖上有军功世袭获得特权福荫后代。要是士大夫和勋戚都要纳税交粮,那么以后谁去读书?谁去带兵打仗?

张秀才的理由不可谓不充分!立场鲜明,有理有据说的头头是道,全场击桌表示赞同。

乙方五人挑衅的看着甲方五人!

王奎也站起来和张秀才一样,慢条斯理地开始阐述!

其一:太祖时候全国丈量土地是八百七十万顷,嘉靖帝时候大概五百万顷,现在大概四百五十万顷,其余土地流失到哪里去了?

流失了的土地是没有税赋的!太祖时期土地是现在的两倍,养着的士大夫和勋贵,是和现在一样多的,而现在土地却只有太祖时的一半,勋贵士大夫却未减,那么国家用什么来奉养?

其二:士大夫,勋贵都是国家之民,你却说士大夫勋贵是贵族,老百姓是贱民。可是我们天天读的《孟子》孟亚圣人却告诉我们说:“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朱熹朱子把《孟子》列为四书之一,成为科考的必读书目。根据乙方的意思错的不是我,而是亚圣《孟子》和朱熹朱子!乙方是这个意思吗?

其三: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南方倭寇侵略,北方九边不安!西南播州吐司骚动,东北建奴肆虐。内有水患天灾,民有恶霸豪强。社稷有倾覆之危,百姓有累卵之险。

结论:国家财政全部依赖民田,而民田逐步在流失,奉养的士大夫,勋贵却在增加。边患四起军队却是用人用钱之时,国库空虚,士兵疲弊,无钱无粮将士心寒,如何用命?黄河、江淮之地年年水患死人无数,损毁良田万顷!难道不用钱就让百姓用尸体去堵漏?

这就是我赞成官绅一体交税纳粮的原因!加之勋贵、士大夫、平民。人人生而为人,原本就是平等的,为国家缴税纳粮是每个人应尽之义务和责任。

如此犀利的观点、如此详实的数据、如此让人振聋发聩的语言让在场的每个人几乎瞠目结舌。乙方的五个人率先击桌,全场包括教授也击桌起来!府学来观摩的学子全部站起来喊好。有的喊叫着王奎的名字,一派群情激昂!

府学辩论的事情一会儿就传遍了,州府很多官员也知道了。

街头有人把王奎辩论的语言整理成文字,一篇篇一页页的传递在学子手里,几天后省城学子开始传递,继而官员开始摆谈,几天后布政使司、巡抚衙门、总督衙门接到梓州府舆情邸报。总督和巡抚衙门八百里加急投送内阁。半月后上至六部九卿,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四川王奎关于人人缴税纳粮的言论。

首辅张居正看了邸报后,兴奋地说天助我也!马上去找王直,嘴里叫到:

“行俭,你有个好侄儿啊!”王直字行俭!

王直行礼见过首辅!张居正笑呵呵说道,你我何用虚礼!

王直正色道“这孩子还稚嫩,不知道深浅!”

首辅说“如此言语,如此观点,让大江南北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这岂能用不知深浅来敷衍?邸报已经给内侍呈递皇上和太后了。”

王直抚须笑而不语,他是乐意见到如此形势的!

第二天太后、皇帝召内阁在平台觐见!太后谈起此事问内阁有何看法?首辅张居正答曰“此事引起官方、民间大讨论这是好事,就让此事再发酵一段时间,只要没有闹事的内阁不做任何应对。御史台十三道监察御史全部撒出去,收集民间舆情,各州县府道,各省衙门有任何异常八百里加急报送内阁。”

说完对应处理这事,张居正就待立旁边!其他三位辅臣附和称是。

李太后叹息曰,此子日后必有出息!期待他长成为国效力。

紧接着,太后回到慈宁宫!皇帝也跟了进来。太后问皇帝如何看?万历说:朕认为此人忠君爱国,应当嘉奖,可惜首辅未提,朕也不好主张。

太后突然一惊,这王奎才十三岁说出让天下震动的话语,动的是权贵利益,如若没人给予保护,恐有危险!太后刚把话说完,万历皇帝急着说“那朕派人去保护他!”太后点头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