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熠世微尘 > 第57章 三征南唐得胜,终取淮南之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章 三征南唐得胜,终取淮南之地

郭老大从大梁出发,当月底抵达淮河,并于当晚强度渡过淮河;28日抵达濠州城西侧。濠州城东北方向十八里处有一片滩涂地,南唐军在上面设置了栅栏,周围还挖了护城河,他们认定后周军队无法通过。在郭老大亲自率军攻打下,派康保裔率领数百名士兵乘坐骆驼渡过护城河,赵匡胤率骑兵紧随其后,最终成功攻陷该地。李重进攻破了濠州的南关城。

十二月初郭老大亲自率军攻打濠州,王审琦攻拔南唐水寨。南唐军在濠州城北屯了几百艘战船,又把大木头立在了淮河河道里,用以限制后周军活动。郭老大让水军发起进攻,南唐军在淮河上的布防没过多久就崩溃了。南唐军在战斗中共有七十多艘战船被焚,两千余人被杀。战后周水军陈兵于泗水东侧。

后周军随即攻陷了南唐军的羊马城,濠州主城内陷入一片恐慌。濠州守将郭廷谓最终选择弃城投降,并以家人都在南唐需要回去料理为由向郭老大辞行,得到了应允。

显德五年初,后周军在楚州西北大破南唐军。有的南唐军沿着淮河向东逃窜,郭老大继续亲自率军追击,赵匡胤为前锋,追了六十里后,成功俘获了南唐保义节度使陈承昭。这次战斗过后,除了已经烧沉的,后周军缴获战船共计三百余艘,俘获南唐军士兵七千余人。自此,南唐在淮河上的军力已被全部肃清。

郭老大安抚了濠州守将郭廷谓,并让郭廷谓率领自己的旧部攻打天长县。郭老大派遣铁骑左厢都指挥使安守琦率领数百骑兵直奔扬州。南唐地方官员烧毁了扬州内的所有房屋,并把全部城中居民迁往南方。等后周军赶到的时候,城中只剩下了十几个老弱病残。

抵达迎銮镇后,郭老大还时不时地前往江口督战,让后周水军攻打南唐水军,并成功击破对方。郭老大得知南唐战舰在东?州驻守,并扼守住了长江口以及通往苏州、杭州的水路的时候,立刻派遣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率领步兵和骑兵,骠骑将军武进和右神武统军宋延渥率领水军顺江而下。四月慕容延钊上奏称在东?州成功击溃南唐军。周世宗随即派李重进率兵赶往庐州。

也是四月上旬,南唐兵部侍郎陈觉奉表抵达迎銮镇,面见周帝,请求将剩下的四个州也全部割让给后周,两国沿长江为界,并乞求罢兵,用词十分哀伤。李璟派遣刘承遇返回迎銮镇,奉表给周帝,表中自称南唐国主,请求割让长江以北剩下的四个州,每年贡献数十万财物。

于是后周攻南唐之战结束,后周得到了淮南十四个州,共六十个县的土地。

总结周对南唐之战,周军共征伐三次,动用人员近二十万人,耗费辎重核算银钱近一千三百万钱,差不多是周朝自广顺元年至显德四年全部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成果,周朝帝后确实是极为节俭,连皇宫修缮都是算了又算,符皇后真的是裙子都刚及脚面。除此以外,为了疏通河道发动了十万民夫清理河道,又重新筑堤防汛,见到的是人在修缮堤防,可潜在的推力却是白花花或者黄灿灿的银钱。

先不说哪个朝代有万民响应的号召力,即使有也需要先引起人的兴趣,再加以推动并给与足够的希望、好处。毕竟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永远是底层百姓最为关切的方面,不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哪还会有百姓的信任和拥护。郭老大在这方面确实是务实的,尽可能地为农民、手工业者减税、免税,才换得底层百姓的拥护,被众生称作一代明君。但另一方面,郭老大也只能减少朝廷税赋,并不能免除地方或乡里的压榨,其实百姓生活只能是稍有改善。

可是百姓是知足的,是懂得感恩的,只要是生活有希望他们总是会向着最好的方向去争取。百姓是水没错,能载舟也能覆舟也没错,但是水是有流向的,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被一些因素所导引,要么对生存有益,要么却能顷刻间夺人性命造成巨大混乱。而引导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却不是政权的引导,而是乡老、乡贤或是地方政权的导引。所以说,在“水”能覆舟以前,倒是会被影响着中央政务和掌控着地方权力的门阀和豪强士绅先给颠了。

若说其中有人在背后奉献,首功颁给运财童子一般的武进确实名至实归,但是可惜,这个奖皇家不好颁,武进也受不起,那是明摆着的招人恨。这几年武家主商,皇家随着入股确实赚了不少钱,但是这些钱除了给皇家诸多亲朋的花销以外,剩下的也不算多。只好占着三成的股分得六成的利。好在皇家也只是在一些能拿得出手的行当里占股,其他上不得台面的便不会参与。比如蜂窝煤这个行当皇家就没有兴趣,黢黑的石炭实在是不和胃口。

所以内府的收入也是有限的,除去皇家必须的部分,结余下来的才是可以由符皇后调配的部分。这部分虽然也不少,但是面对内政、外交的巨大开支便远远不够了。好在武家的营收巨大,各地又分布产业,还有多条涉外的商道,确实进项巨大。武进从来不张扬,却时常暗地里给郭老大内府不算输血,竟然就支撑着挺过了最为艰难的三年。淮南之地收回后,当地的丰富地产着实也是商旅贩售的紧俏物资,加上当地官府刺史、推官和驻军都由郭老大安排,当地的很快就成为了朝廷经济的来源之地。

武进两年前就趁着组建商队的时候网络了一批人,又趁着商队入辽时机塞进了几个出色的检校司暗桩。在辽国搭建情报体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换种说法就是比在南唐、北汉等其他地区更难,因为契丹人与汉人太过容易区分,无论人种、装束、语言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培养成为暗桩,张奇差不多愁白了一半头发。

辽国本以契丹为国号,天福年辽太祖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宋太平兴国年间,辽景宗耶律贤又改回了契丹,不到一百年后辽道宗耶律洪基又改回叫辽。为什么这么折腾不得而知,索性讲故事的时候都不再严格区分两个国号的使用,叫哪个都行。史书里,讲契丹民族兴起时都不用辽,说两国交锋时基本都会用辽。

且讲耶律阿保机发动“盐池之变”(公元916年)杀掉七部夷离堇并统一契丹各部后,契丹国建立,开始了皇位世袭制。之后几代契丹君王都任用汉族文士制定法制、制度,从随处迁徙的游牧民族部落逐步成为拥有无数城市、村落的国家。尽管仍以畜牧发展为主,但随着封建文明的逐渐输入,农业和手工业也逐渐发达起来,还创造出了契丹的民族文字。

随着官吏制度建立和发展,原本骁勇好战的契丹勇士也有了更多选择,当权者也更乐于攫取更多的权利和财富。于是,争权夺利也刻入了源自白山黑水的契丹一族的血脉之中,很难说这是不是从汉人身上学来的技能。

在周朝建立之前,辽国的各部落时常会到中原地区打秋风,掠夺牲畜、粮食甚至女人。尽管中原各地早有防范,但契丹族仍有着草原游牧民族的强悍战力,骑兵来去如风,远不是地方武装可以抗衡,每年都有上万人口被掠走,损失粮草、牲畜更是多不胜数。

至周朝广顺元年时,辽泰宁王耶律察割篡夺皇位,与耶律盆都、牒蜡及郎五发动政变谋刺了辽国第三任君主辽世宗耶律阮,僭称帝号。百官有不附从者,拘执其家属,不仅洗劫了内库财宝还在世宗灵前亲手杀了皇后萧撒葛。此是为火神淀之乱。

察割虽然称帝,但他为人阴险又贪权贪财,拘禁百官惹得天怒人怨。耶律德光长子寿安王耶律璟和右皮室详稳耶律屋质都有资格承继帝位,察割却自信地认为两人毫无实力算不得威胁。正是这两个他瞧都瞧不上的人在夷离堇(部落首领)的支持下前来讨伐,得到了大多数部落的拥护和归附。

耶律察割弑君不得人心,耍心眼找人想骗耶律璟却反被骗至军中割肉碎杀,连带着亲眷一个没剩。带兵诛杀弑君之臣后耶律璟继位,史称辽穆宗。耶律璟也是一个特点鲜明、有爱好的君主,最大的特点就是昏,最大的爱好是醉饮后大睡,名副其实的“睡王”,“荒耽于酒,畋猎无厌,赏罚无章,朝政不视”在中国历史上都极为有名。不仅不作为,这厮还极嗜杀,搞得契丹贵族夺权活动频繁,社会秩序极不稳定。

自此,辽国上层便陷入了深度内卷,内部夺权大戏不断开演,内乱不断自然无暇顾及周朝的南征大业,更提不到派兵声援。于是征唐三年,辽穆宗就昏了三年,倒也算成全了郭老大三征南唐的计划。

征唐大计已经实现,武进知道郭老大下一步必定是打算收复燕云。收服燕云十六州的难度远高于南征,没有可以为大家运送和补充辎重的水路,就算陆路也没有成规模的官道可使用。后勤线是行军作战的基础,没有充足的补给想要获胜十分艰难。契丹是游牧民族,自古就有四处游猎的习惯,平时也都是分散成多个部落,需要时再统兵为战。守卫都城上京的也只是其中最精锐的一支,却不是全部精锐,加上多年来一直吸收汉族文化,对于城防攻守也早已形成不少经验,周军的对攻难度是挑战级的。

虽说辽国内卷一直很厉害,部落间的争斗也不少,却养成了契丹人天生的彪悍性格。但是在有外敌时,契丹人却又很团结,各部落都会将最强的勇士派出作战。契丹人是马上民族,其运动作战的能力一直是优势,也是中原军队难以企及的高水平。

如何建立稳定有效率的后勤通道是取得征伐胜利的必要因素,如何部属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是取胜的决定因素。这两方面对于中原最强大的周朝也不敢有丝毫忽视,只能更加认真准备。

大事上武进还参与不上,他现在也就是个听令的将军而已。除此以外,最近更苦恼的是他政治生活经验上的稀缺,苦恼于看不懂纷纷乱乱的朝堂,苦恼于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没办法,眼前可以求教的只有老武和老师冯可。

几个月间里也和两位长辈谈了数次,干巴巴的思想交流实在无趣,还被教育了无数回,才多少弄懂了一些事情。不问还好,问过以后对于参与朝堂政权更加畏惧了。

冯老师说,要在这个时代生存,就不能不了解五代十国的演变和官场百态。当然这时候还没有“政治生态”这个词。五代时期一如其他封建朝代一样,人定要分出三六九等,族群更有尊卑贵贱。武进认为与其被动等待命运或者掌控命运的人来裁决是否有资格继续生存,不如主动打造出一个可经得起诸多考验的堡垒,保证武家、徐家和诸多亲近人的长久平安。

为了这一目标,武进努力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直到武家也成为足以存续的大族世家。他不想被其他势力猜忌,不想被皇权排斥,只能在暗中积蓄力量,期待有一天能与可能出现的威胁相抗,这恐怕是在这个世道里能让武家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

为此,他低调地将自己隐匿于幕后,利用自身的商业才能,暗中策划和安排本家亲族出面兴办制造业,开展行业投资和推动商业运转,逐步获得更多财富,这是他计划的第一步。

借由财富之力与各方权势形成利益链条,以利绑紧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众多权谋中稳步行走,是他计划的第二步。

抓住机会获得政权高层的支持,利用或者制造合适的机会将财富转化为势力,成为可以独立存在的势力是第三步。

他始终相信一位伟人的观点: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武家只有超脱于世家大族的控制,名正言顺的形成自有的武装力量,独立于一地而不败才是最终目标,才能获得可靠的生存权。为了能顺利达成目标,武进像躲在墙角暗处的蜘蛛一样,一下一下地编织着层层密网:情报网、关系网、利益网、势力网。

首当其冲的是建立独立的情报网,前世的商业经验让武进对情报和数据信息无比重视,为建网创造了基础。为了能够潜移默化地打造情报网,他提供资金和机会将有能力的同窗、亲友安插分布在京都各处衙门为吏,织就了可靠的第一手政治情报渠道。利用对各商业行业的渗透,形成了基于市井的民间情报线。

借着武家成书印制和销售生意的不断扩张,相继在中原各势力范围都建立了不少工坊和销售商铺,这些商铺和文会便是安在各地的情报节点。先是接纳京都地位地下、生活困苦的手艺人、匠人,评估后以投资的形式帮助他们建立商铺,组建利益共同体。

出资赞助各地举办的文会、诗会,拉拢有前途的文人士子,或是给予资助,或是给予引荐,铺设未来的关系网。

借着民间建书院的风潮,设立招收平民子弟的小型书院,让百姓子弟也能够以低廉的学费或是免费就学,扩大武家在民间的正向影响力。出资在各地设立免费问诊、平价售药的诊室,帮助看病难的贫家。武家成为大善之家,必会被百姓所拥戴,也会得到善意和支持。

以利益结交各地世家子弟,投其所好从名利场中了解各种有价值的秘辛,甚至是一些实权官员的家世、能力、习惯、喜好甚至是丑闻等等,以便在合适时机加以利用。

武家的各项生意,无论是赚钱或是不赚钱的,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情报信息收集的端点和情报传递线。由于渠道众多,渗透入市井各处,使一切都始于微末,行于不知。

为得到更详细情报信息,武进暗里遣人与当地各里坊建立了联系,以参与当地生意为条件收买不良帅,还每月从隐密渠道向收入微薄和地位低下的不良人定时供给钱粮,将小巷里坊上下绑定成可靠的信息来源和观察点;结交戍卫军指挥官,通过多种手段逐渐与其结成利益联盟,不断增进联系,形成共同体。

随着情报网络的不断扩大,甚至情报与商业经营间也形成了良性互动。武家多各行业生意的投资,随着情报的获取及时和准确性越来越高,获利也翻倍增加。多年的现代经营思维养成也让武进在商业上总是比其他商人更具有前瞻性和侵略性,武家的财富只在两年间便呈几何倍数地快速增长。获取的巨量资本又促进了情报网的进一步建设和对获取渠道的深耕。

为了避免树大招风,武进总是将这些生意冠以族中他人之名,请来有经商能力之人来负责实际经营。除了看护各地经营的分号掌柜,并没有人知道幕后老板究竟是谁,类似的消息是被严格保密的,也是诸多掌柜必守的底线。短时间内,武进所掌控的商业势力触角已通达各地,甚至连流放囚犯的琼州都已有分部和稳定的信息收集渠道。

趁着成为宫内物资供货商的契机,武进还大着胆子暗中收买了一批并不起眼的小宦官,许给他们宫廷以外安身保命的保障。这些在皇宫里安插的眼线,只有必要时才会启动,最大作用也就是探听或是传递消息,既有好处又不至于搭上性命,自然不会有人拒绝。武进对此有着非常明智的认识,皇宫的眼线只找极为普通和不引人瞩目的小角色,不会在放置任何不可控的节点。这些宦官极为普通,不会有人认为他们也会被人收买,反而更加安全。

一段时间之后,武进的情报网在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影里逐渐铺开,这张网不仅大,网眼还细小到了极致,几乎将各中最新产生的所有信息都细细筛过。

获取了情报不容易,传递情报也是一个难题。武进所了解的现代商业信息加密的方法多是在计算机使用上,此时毫无用处。为了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他只能搜肠刮肚地回想以前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的各种信息加密办法,尤其是人民工作者在白色恐怖时期的谍报经验都梳理了一遍。

想来想去,有一种办法可以保证易用、效率与机密性都符合需要。就是将情报中的每个字都通过指定书籍的页数、行数、字数对应成六位数字。最终选择了九千三百五十三字的《说文解字》为基础,使人以读音为序整理出来,亲自编成很小的手册作为密码本,供与重要节点间传递情报之用。传递的情报要求言简意赅,尤其使用文言文一般都少于十五言,所以这个办法使用时方便得很。偶尔遇有其中缺少的字,可以谐音字代替,只要不影响到本意就行。

按照各情报线只做横向联系的基本准则,各上下线间都选用不同的书籍,情报泄露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对于需要储存的情报,就需要增加被破解的最大难度。武进无奈中还是将拼音大法祭了出来。正巧此时在南平的一众好友来京都投奔,其中与武进最为要好的张奇、王德生、王象、刘蔼四人。除了王德生经营家族生意以外,其他几人已经在官府做了小吏,衣食温饱已不成问题,但受了武进的邀请后,几人便毅然辞了官职来投奔,让武进想起来就心头暖暖的。

武进思考后,最终将拼音的书写和使用教给了张奇,其他好友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协助他。

此后,从各渠道中所得的情报会以各自不同的参照码发出,每周由王德生差专人收集并汇总,最后经张奇所带领的十余人的密编小组整理出最紧要或是价值较高的信息形成密文卷宗,再经张奇写成拼音稿,夹杂于物料中运送至军器监。情报藏入只有武进、铁军才能打开的地下档案井中,供需要时调取和查阅。

张奇曾统领密编成员隐秘于距离京都不算远的一个隐秘山坳里,所有人和亲眷都在封闭环境里生活,由张奇带去的家将看护。一旦涉及有人员需要离开,便会提前一年启动解密程序,停止情报工作并送外地隔离,待一段时间之年后才会恢复正常生活。因为这些人经过考验和锻炼,深受主家信任,等解密后会成为外地的掌柜或是账房,所以密编人员更安于接受这份工作,对之前过往始终能守口如瓶。

在人脉上,以武进目前的能力,能够与军方扯上关系的便是在军器供应上。武进借着军器监的工作渠道,与军方维护着良好关系。现在各军主将只要到了京都除了拜访兵部主官,也要拜一拜武进这尊小菩萨,无他,只为了多弄到些优质军器。当然,武家现在私家定制的甲胄、战刀也是他们极想要得到的。不过武进深知物以稀为贵,所以除了皇族和必须要结交的朝廷大员,是绝难得到武家甲胄的。

因不断提出奇思妙想,武进一度成为了周朝匠人顶礼膜拜的发明家,其在格物研究上的想法一贯超前,思路之清奇前所未见。手下的大匠依照他的想法制作出的军器不仅威力惊人,还应用上了人体工程学概念,深受军队欢迎。但限于产能,将领常常登门求军器而不得,武进也无奈向前来拜访的将军们表示歉意,尽可能调剂出来一些拨付。对于即将开拔出征的军队,武进则尽可能给予最大满足。因此,他在军方很有市场,各方将领对此也非常领情,对于武进偶尔提起的安排几名家族亲信以军职的要求几乎从不拒绝。

在掌握了大量财富之后,武进便尝试与诸多士族联合,合力打通了西域、南疆、北地、东海附近的商路,与当地权贵搭建共同利益团体。武进利用商路便利,从西域不断私购进石脂,明里炼制火油作为灯油售卖盈利,大部分暗中存储于海岛或是隐密山洞中储存;从西南地购进大量铁矿石、低价铁器和一些稀有矿藏潜运至夔州,在当地势力保护下加工炼化为铁锭再转运到颖州等沿海地区,以备不时之需。

历史上,因为郭荣的励精图治,才有了后来宋朝统一中原的基础。如果历史没有因武进的穿越而改变,郭荣至少会在位五年,武进打算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缔造出一个不可动摇的属于武家的势力,不谋求大权在握,能保证安身立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