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崇祯,开局释放魏忠贤 > 第168章 率教抵京遇危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好好!”

朱由检抚掌轻笑,连说了三个好,转头看着宋应星,道:“朕知道,培育良种非一日之功,且北方多贫瘠之地,一年一收总是太慢。”

“宋爱卿。”

“听旨。”

“臣在。”

“事急从权,朕特旨擢升你为农部左侍郎,官居从二品,于北直隶挑选能耕善作之百姓一千五百户,于南京择良田两百顷培育良种。”

“朕以为。”

“欲培良种,首先优中选优,你先各处看看,挑选优良稻种栽培,前期不求高产,但一定要保证稻种质量。朕给你白银五十万两以做前期花销,户部,审计部各派一主事随你一同南下,具体如何你可便宜行事,朕不会多加干涉。”

“另外。”

“朕给你锦衣护卫五百,令牌一道,凡不听号令者,三品以下可先斩后奏,三品以上锁拿进京。”

“切记。”

“此事事关百姓福祉,半点马虎不得,他日,你若功成,朕不惜以爵位赐之。”

“且去。”

“好生做。”

“莫要让朕失望。”

宋应星眼中星辰流转,点点泪花晶莹闪烁,好半天跪地,呈五体投地的模样,哽咽着说道:“陛下爱民如子,明见万里,臣愚钝至极,唯有踏踏实实,躬身田地,为陛下,为大明,育良种,创不世之功劳。”

“嗯。”

摆了摆手。

徐光启和宋应星退下。

王承恩适时出现,躬身说道:“皇爷,山海关兵马于城外三十里扎寨,总兵赵率教奉旨觐见,已在午门外等候。”

“哦?”

朱由检从龙椅上站起,眼中满是惊喜,说了句:“宣。”

“遵…”

“慢着。”

“传朕的旨意。”

“备马。”

“着甲。”

“朕要在城外十里迎接朕的好儿郎们。”

“遵旨。”

午门外。

身穿二品武将官服的赵率教跪在路边,来往的官员时不时抱以好奇的目光,却只是瞥了一眼便匆匆离开。

须臾间。

一名身穿四品袍服的文官昂首挺胸、大步走来,看见赵率教,那文官眼中闪过不屑的神情,指着他说道:“那厮,你让开些,本官有要事儿进宫面圣。”

“你…在叫我?”赵率教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问道。

文官嗤笑一声,道:“这儿除了你,还有别人吗?赶紧让开路,本官有要事儿,耽误了你负的了责吗?”

没人回应。

赵率教瞥了那文官一眼,转过头,静静的跪在午门外的台阶下,目光灼灼的盯着宫门,仿佛再看世界上最伟大的工艺品一般,专注,不带有丝毫杂念。

文官恼怒,快步走到赵率教跟前,厉声喝道:“你是何人,身居何职?见了本官为何不拜?”

赵率教转头,指了指自己胸前绣着的雄狮图案,又指了指文官胸前的鸂鶒图案,反问道:“吾乃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官居二品,授平辽将军印,你呢?区区从七品的小官,怎敢叫吾向你行礼?”

文官冷笑道:“本官虽是七品,但兵科乃要害部门,深受陛下信任,莫说是你,纵然提督京营的英国公又如何?见了本官依旧得客客气气。”

“赵率教是吧。”

“本官知道你,在沽源县打了胜仗,这很好,证明是陛下运筹帷幄,兵部、兵科协调有功。打了胜仗,大家都高兴,左侍郎孙大人亲自为你们录功,陛下那自然无不照准。”

“按理说。”

“你也算是个功臣,但却是个混不吝性子,年轻人,火气不要太旺,本官身居要职,乃陛下身边之心腹,你若是识相点,规规矩矩给本官磕三个响头,若是让本官高兴了,兴许能免了你冲撞的罪过。”

“否则…”

“哼…”

“你信不信。”

“本官一句话。”

“不但能抹杀掉你和手下军士的全部功劳,还可以以意图谋反的罪名到陛下那参你一本,到那时,等待你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你!”

听到这话。

赵率教大怒,起身欲和文官理论,可他只精通行军打仗,站起身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嘴唇怯懦了半天,却半句话说不出来。

悲哀。

十足的悲哀。

明朝末年。

文官掌握了朝堂主动权,皇帝都要退避三舍,武将作为文官的一生之敌,自然各种被针对。

武将长期在边关,京中没有关系,一旦被文官集团炮轰,等待他们的…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比如。

抗倭名将。

民族英雄。

戚继光将军。

当年。

他紧跟张居正的步伐,因此得到张居正的赏识,一路加官累至左都督,太子少保,自创鸳鸯阵法,打的倭寇嗷嗷直叫,戚家军独步天下。

可结果呢?

朝廷党争不断。

各方势力不敢搞张居正,却可以折腾张居正手下的人,戚继光就因此受到牵连。

相传。

朝廷派人到福建视察,此人官居六品,到了地方,竟要求戚继光向其行跪拜礼,戚继光乃堂堂二品武将,自然不会向一小小文官跪拜,俩人起了争执,文官一怒之下返回京师,并在万历皇帝面前搬弄唇舌,神宗大怒,质问张居正,要拿下戚继光,张居正无奈,只能私下向那文官势力和解,询问对方的诉求,结果对方说,想要和解可以,戚继光必须给文官行三拜九叩大礼。

奇耻大辱。

但。

张居正又能如何?他为首辅,执行一条鞭法,需要协调各方势力,他想保戚继光,又不想彻底得罪文官集团,只能去信,命戚继光在那文官再次出使福建时,向文官磕头赔礼。

接到书信。

戚继光心中百感交集,他与张居正关系莫逆,自然知道张居正是为了他好,可行军打仗半辈子,最后竟然被一小小文官弄的如此狼狈,他心不甘,情不愿,想要挂印而去,但报国之心未泯,想要继续统兵,唯有向那狗官磕头赔礼。

沉思多日。

戚大帅愁得头发都白了不少,写下千古名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后,毅然决定,为了首辅,为了能继续在军中为大明效力,为了实现他心中的夙愿,低一次头,就低一次头吧…

当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我相信,戚大帅的心中肯定充满了绝望和愤恨,除了对皇帝很失望以外,也在为这个国家感到悲哀,以文御武…唉…

好在。

倭寇进犯福建,烽火遍地,那文官惧怕,因此未去收取自己的“权益”,戚大帅统兵上阵,一次又一次冲锋陷阵,在某一刻,他真的很想战死在战场上。

要问在大明,最让人意难平的事儿是什么,作者会回答,以文御武,要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会回答,戚大帅。

赵率教从小以戚继光为榜样,参军之前,家中老人便以此事为由,劝说赵率教莫要从军,好好学习,若是两榜高中,做个吃香喝辣的文官岂不美哉?

对此。

赵率教嗤之以鼻,他觉得,文官凌辱武将的事儿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没想到,今天,就在这午门之外,他遭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