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崇祯,开局释放魏忠贤 > 第40章 忽悠大王袁崇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之臣这个人说不上坏,只不过有些迂腐罢了。他在辽东这两年做的还不错,虽无大功,亦无大错,贸然将其从辽东巡抚的位置上拿下来,难免会令人心生不忿,甚至出现离心离德的情况。

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再说袁崇焕。

这个人是个大忽悠,原本时空的朱由检一继位,这家伙立马上了“五年平辽策”,妄言只要皇帝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利,他必能在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疆土,将建奴赶回老家去。

可事实证明,袁崇焕完全是在吹牛皮。

前世。

朱由检曾经专门研究过这个人,他发现,袁崇焕固然有些战绩,却均是守城之战。

例如。

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这两场被明朝吹捧上天的大胜仗,全都是在建奴兵临城下的情况下,袁崇焕被迫组织的守城防御战。

虽然赢了,但却也情有可原。

毕竟。

黄台吉的骑兵部队最擅长的是袭扰、冲击、突破,这特么城墙那么高,总不能骑着马跑上去吧?

在火器、滚木、石头等大量守城器械的加持下,袁崇焕的军队自然无往而不利,轻轻松松就打赢了这两场守城攻坚战。

在朱由检的记忆中。

袁崇焕真正与黄台吉正面交锋的战役,应该只有两次,且都发生在建奴叩关之时。

一次是前锋赵率教受命,驰援遵化城的时候,在遵化城外被后金军包围,以至全军覆灭。

另一次就是现在流传甚广的,京城保卫战中,所谓的九千关宁铁骑对战十万后金军了。

对于这一点。

朱由检只想呵呵哒。

尼玛。

十几年后。

建奴军队入关争夺天下的时候,黄台吉麾下的军队怕是也没十几万吧?真要是九千对十万,以当时八旗军的战斗力,又是黄台吉亲自领导指挥,估摸着袁崇焕根本等不到朱由检来兴师问罪,自己就被人给灭了。

最大的可能。

黄台吉这次领兵不多,兵分各处后,和袁崇焕正面对战的只是八旗军的一小部分。

查遍了史书。

没有任何一本史料记载,这场战斗中后金军到底伤亡了多少人,侧面反映了,这场战役并不惨烈。

或者说。

从一开始,黄台吉的想法就不是攻城掠地,他只是想抢点东西回家好过日子,因此战况并不胶灼,双方打的都是一触即退的接触战,后金军抢完了东西就跑,反正明军不敢追出来,爱守城就守着呗。

故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城保卫战确实胜利了,袁崇焕也如愿以偿的升官加薪,被皇帝更加器重了。

可惜。

纸包不住火。

最终,袁崇焕还是暴露了他的短见和愚昧,甚至于坦然承认了,自己就是个大忽悠。

皇帝大怒,以擅杀岛帅的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了。袁崇焕死不足惜,可惜的是,被他这么一折腾,本就摇摇欲坠的江山社稷,变得更加岌岌可危了,直至十七年后,随着朱由检自挂东南枝,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因此。

五年平辽策,从根本上来讲纯粹就是瞎扯淡,凭空消耗大明的国力不说,还滋生出了无数养寇自重的军阀。守土他们可以拼命,但让他们主动出击?想都别想,后金要是被灭了,朝廷还会在辽东养百万大军嘛?还会优先供给辽东嘛?还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嘛?

很明显。

不会。

皇帝不是傻子。

当然。

军阀们更不是傻子,他们只想守着自己的领地,每年从朝廷领来大把的银子,用来养自己的私兵不香吗?

香。

嘎嘎香。

只有傻子才会冒着生命危险,跑出去和建奴拼命呢,万一战死了,银子、宅子、妹子,可就都成别人的了。

辽人受辽土,朝廷不做主。

这就是袁崇焕执掌辽东期间,辽东军政方面的真实写照。

袁崇焕能用,但不可大用,这是朱由检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僭越。

想到这里。

朱由检清了清喉咙,说道:“你的想法不错,但是爱卿,你想过没有,若是对方在辽东养寇自重怎么办?”

“这…不会吧!”孙承宗愣了一下,眼神飘忽不定,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朱由检冷笑:“袁崇焕的忠心朕暂且不提,辽东乃是九边重镇,朝廷每年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来维系辽东的稳定。”

“朕知道,你知道,难道那些戍边的将军们就不知道嘛?”

“打仗是要死人的,士兵们不想死,那些守将更不想死。”

“他们每年从朝廷拿走大量的补给、钱财,一个个贪的盆满钵满,何必犯险,找建奴的麻烦呢?”

“要知道,建奴可不是好惹的,惹恼了也是不好办的。两边何不相安无事,你抢你的,我贪我的,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多好?”

“若真如此,那辽东的军队非但不是大明之福,反而成了定时炸弹,指不定哪天就炸了,将朕和这大明王朝,一同葬送了。”

“老百姓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免得鸡飞蛋打。”

“爱卿作为国之柱石,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辽东诸将,不可做大,更不能放任其自由发展,军队,必须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这样才能如臂当使。”

“因此。”

“朕决定。”

“擢升王之臣为蓟辽总督,总领蓟辽全境军政事物,袁崇焕升授辽东巡抚,起复孙祖寿为蓟镇巡抚,以此相互钳制,避免某一方做大。”

“另外。”

“调满贵为锦州总兵,祖大寿为宁远总兵,赵率教为山海关总兵,吴襄为大同总兵,侯世璐为张家口总兵,上述人等,每两年调换一次防区,以此为常例。”

“同时。”

“简拔洪承畴为兵部左侍郎,镇国将军衔,总理陕西、甘肃、宁夏军务。”

“暂时就先这样,你和内阁的人先通通气,待明日早朝的时候报上来,朕准了便是。”

“爱卿。”

“山河破碎之际,朕需要你协助朕,驱除鞑虏,重整河山。”

“眼下说什么都显得有些苍白,相信朕,朕会给你,和全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你我君臣相得,将来青史留名可好?”

“遵旨!”

孙承宗躬身行礼,眼神里充满了狂热,他担心皇帝刚愎自用,担心皇帝好大喜功,担心皇帝听信谗言,葬送了这大好河山。

方才。

皇帝的真知灼见和雷霆手段,让孙承宗明白了,当今陛下确实是个少年英主,虽年幼,但行事老练、安排得当,真乃大明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