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有闲王 > 第185章 老当益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由崧和朱由检二人吃完饭以后,径直去了宫中的发放年货的地方。

各部尚书来的早的已经开始领东西了,真的是各种大开眼界。

王永光就是一位来领东西的尚书,就是户部尚书改任的吏部尚书。

他也没有坐轿子,听说皇上给文武百官发放年货,心中十分激动。

他作为一部尚书, 自然知道自己手下多少年轻的进士生活比较拮据,只是百官的俸禄是太祖一朝而定,大明传承了几百年都没有变过。

自然不会有人在这上面做文章,谁要出这个头,谁就是没有眼力劲。

朝中这么多官,就你活不下去了?就你生活拮据?就你想过的舒服?

所以人人都知道大明朝的官员的俸禄低, 但是谁都不好意思张这个嘴,开口找皇帝为自己多要钱。

虽然朝廷没钱, 但是他们可以摊派啊,这种弊病不能说没有人看出来。但是看出来的又不能说,说了如果真的要整治,那不仅是把别人的路堵死了,就连自己的路也得被堵死。

王永光只希望这次年货的发放,可以让一部分坚持不下去的官员生活的更好一些,其他的倒也没有细想。

这次的年货发放通知,皇上通知他们的时候还是有些急的,之前是没有这个先例的,但是不妨碍人们欢呼雀跃。

这种先例,自然是开的越多越好。

过完年他就要六十八岁了,快到古稀之年了,几十年宦海浮沉,他只希望自己能够给大明多做一点事情,百姓的日子过好一点。

王永光的年纪放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是高寿了,所以王永光带着几个吏部的书吏正在慢慢悠悠的走着,走得并不快。

旁边一道声音传来:“王尚书,你可算来了, 你要再不来啊,我非得派人去喊你不可!”

王永光回头望去,看到正是复起的工部尚书李长庚,笑道:“酉卿,你们领了吗?”

李长庚笑道:“这是自然,也不知道皇上发的哪门子善心,竟突然想起来发放年货了?”

王永光大李长庚十二岁,李长庚走过来扶着王永光笑道:“怎么样,王尚书,这京城可比不得的南京,冬日天气寒冷,可还适应得了吗?”

王永光把胳膊抽出来道:“这算什么,儿时我与那富家放牛,天寒地冻的不也一样要找干草给那牛吃吗?”

二人一同到了宫内发放年货的地方,看到里面人虽然多,却是井然有序。

一路上还有些指示牌,地标线让人们能够顺着指引顺利到达发放年货的地方。

王永光赞道:“也不到知道发放年货的是谁组织的,这样的方式倒是新颖, 不用问人, 效率高啊!”

李长庚笑道:“我方才问了,说是皇上吩咐下来的,曹公公亲自带人弄得,说这个叫什么目视化?”

王永光哦了一声,方才他因为部里面有些事情,耽搁了,还有些担心来的晚了,会没有人引领。

却不想有了这个方式,就算是没有人引领,自己这些个书吏也能顺利的找到地方。

发放年货的地方因为六部的原因是分开的,不止有六部,还有大理寺,鸿胪寺,五军都督府等部门。

这些部门的摊位前面已经有人开始领东西了,好多摊位后面的东西都要搬完了。

王永光看了一眼,也不敢耽搁,急忙告别李长庚。

到了吏部的地方一看,里面一个公公坐在桌子后面,正支着胳膊百无聊赖的翻着册子。

王永光走向前问道:“公公,这里是吏部发放年货的地方?”

那公公闻言抬起头来,忍不住抱怨道:“哎呦喂,王尚书,您老可算是来了,我这都等您半天了!瞧见其他部门了吗?人家有的已经放完了,就你们吏部,真的是一点都不着急啊!咱家发放东西可是有时间限制的,宫里规定过了晌午可就要撤摊儿了!”

王永光倒是没有什么尚书的架子,急忙告罪了几句,说着就要吩咐跟来的书吏搬东西。

那公公抬眼一瞧,有些纳罕道:“王尚书,你就带了这么几个人过来啊?宫外有人候着吗?”

王永光急忙道:“宫外还有两辆大车。”

公公哦了一声道,又看了一眼时辰道:“现在都要十点半了,你可得快着点,这些东西如果十二点之前搬不完,我们可就要收回去了。”

王永光对这个公公说的几点几点倒也知道一些,在心里换算了一下反应过来,疑惑道:“东西很多吗?”

公公笑道:“多得很!不仅有你们官员的,还有你们部门吏员的,我觉得啊,你们赶紧派个人回去叫人过来帮忙吧。”

王永光一时拿不定主意,问道:“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我得吩咐多少人过来?”

公公看着册子说道:“各部尚书有一座自鸣钟和怀表,侍郎有一座自鸣钟,除此之外啊,还有宫内新装的宫廷玉液酒,一人两瓶,主事,经历等根据品秩年终奖也是不同的。吏员们就是一人一本日历,五斤猪肉,二十斤已经脱了壳的稻米,六十斤未脱壳的麦子。吏员们的东西官员们也都有。”

公公说着就把册子推到王永光面前,说道:“王尚书,您亲自点一点吧。”

这个册子是根据前些日子你们报上来花名册做的,要是少了谁啊,我们可是不负责的。

王永光看了一眼册子的数字,登时头脑有些发胀,皇上这是想要把家底都给掏空了啊!

“浮生!”

“哎,大人。”

王永光双眼放光道:“你赶紧回去将那些无事的官吏们全都喊过来,咱们吏部来晚了,这么多东西,你们几个人在晌午之前可搬不完!”

“大人,叫多少人啊?”

王永光道:“越多越好!年轻体壮的优先!”

“是,大人!”那书吏听了命令,急匆匆地离去了。

王永光却是大手一挥,道:“搬!”

一旁的公公却拦住了他,道:“王大人,咱们这里还没有交接清楚呢!这些东西可不能碰啊!不然到时候缺斤少两的,我找谁说理去?”

王永光却是一把将那位做交接的公公推开,拿起桌上的毛笔刷刷两下就签上了自己大名,胸膛起伏道:“我签字,我负责!”

王永光原本以为今年的年货最多也就是一些祭祀下来冷猪肉什么,这些的东西每次皇帝祭天的时候都会给一些大臣发放。

没想到册子上的东西,可不止冷猪肉啊!自鸣钟,怀表,茶叶,酒水,日历,大米,小麦,还有卷烟!

瞧那数量只多不少,竟然没有折色!这么算下来,好像比自己的俸禄都要多了,这个时节的自鸣钟什么价格他可是知道的!有价无市!

那公公见王永光签了字,也就不再阻拦,只是吩咐了人在一旁看着,不让宫外的人随意走动,急匆匆地走了。

快过年了,他事情可是很多的,宫里正在搭戏台,说是要在除夕的时候搞一场春节联欢晚会。

王公公可是吩咐过的,让他忙完了这边,让他赶紧过去帮忙的。

王永光开始还在一旁监工,可是吏部的人左等不来,右等还不来,他看了一眼日头,忧心不已,犹豫再三只好亲自下场上手了!

一旁的书吏赶紧劝他放下,王永光不服输道:“都躲开!这些都是吏部的东西,我这个吏部尚书不搬,谁搬?”

只是搬东西的时候,还是先将官服脱了下来,这是御赐之物,如果让人看见自己穿着官服干活,只会让人参自己一本。

王永光对这种事情还是很留心的。

所以等朱由崧和朱由检到了地方一看到,就看一个衣着头发花白的老头子,爬上了货堆,正抱着一箱日历吭哧吭哧地往下扔呢……

朱由崧见到这个情况,不由惊叹道:“卧槽,那人谁啊?老当益壮啊!”

朱由检皱着眉头看了一阵儿,说道:“吏部尚书王永光。”

朱由崧呆呆道:“吏部尚书,这什么家庭啊?头发都白了,身子骨够硬朗的啊!”

朱由检挥了挥手,一旁的侍卫就递过来一个小册子,他将小册子翻开了递给朱由崧。

朱由崧拿来一看,发现这个册子上面记载的就是王永光的生平事迹,等他看完他才知道这个站在货堆上的老人当真了得。

王永光是明万历二十年的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主事、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早年丧父,家贫,少时以给富家放牛为生。

他聪颖好学,闲暇之余,常去邻村私塾旁听,以柳枝为笔,大地作纸习字。

后被塾师发现,询问功课,对答如流,塾师以为奇才,遂免费收其为徒。王永光得到学习机会,发奋读书,学识大进,明万历年间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

万历二十六年升为吏部主事,历员外郎中,主管人事。

他查阅档案时,发现一案竟株连二百多名官员降级,甚感惊异。经其仔细考察,确有蒙冤者,于是他上奏神宗恩准,给以平反昭雪,深受朝野赞许。

由于政绩突出,明万历三十年升为通政司参议。四年后为右通政,右佥都御使、巡抚浙江。

明万历四十二年转为南大理卿。光宗即位,为工部左侍郎,署部事。后又为右都御使,仍管左侍郎事。不久升为工部尚书。明天启三年改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调掌南京督察院。

明天启五年加太子太保,明天启六年,转任南京兵部尚书。

任职期间,兵营噪乱,王永光单骑驰往,诛倡乱者数人,及时平息。现在是朝中的吏部尚书,掌管朝延人事,看他的工作态度是坚决肃贪。

朱由崧不由赞道:“牛啊,这老爷子!快七十岁了,还这么能干!就这还没有安排他退休吗?”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退休是要搞的,可是现在诸多事物刚刚启动,正是砸钱的时候,还没有见回头钱呢。先不急,老先生还能为大明朝多发两年光。”

朱由崧伸出一个大拇指,赞道:“黑!”